發布時間:2020-06-23
瀏覽次數:622
危害類型 |
形成因素 |
|
能量危害 |
電磁能 |
可觸及金屬、外殼等與帶電部分隔離/保護不夠,電介質強度不夠,可能對使用者造成電擊危害 |
產品外殼絕緣/隔離不夠,可能引起過量漏電流傷害使用者或患者 |
||
抗電磁干擾能力差、特定環境下工作不正常,或干擾其他設備正常工作 |
||
熱能 |
未安裝水路超溫保護、傳感器故障保護提示等裝置,導致過高或過低溫度輸出,可能引起患者燙傷或凍傷 |
|
機械能 |
產品面、角、邊粗糙,都可能對使用者或患者造成機械損傷 |
|
生物學和化學危害 |
生物學和 化學危害 |
產品清潔或消毒不完全,可能會使患者皮膚感染,細菌、病毒等進入患者體內 |
生物相容性 |
應用部分若直接與患者皮膚接觸,毯面材料應進行生物相容性評價 |
|
操作危害 |
使用錯誤 |
日常使用、維護、校準未按規定進行,導致產品偏離正常使用狀態 |
信息危害 |
不適當的標記 |
標記缺少或不正確,標記的位置不正確,不能被正確的識別,不能永久貼牢和清楚易認等 |
不完整的說明書 |
說明書中對產品性能特征、預期用途、使用限制等描述不規范、不完整,導致產品的非預期或超范圍使用 |
|
不適當的操作說明 |
日常使用、維護、校準規定不明確、不適當 |